我從事教育訓練工作,常聽到一些企業老闆說他們對教育訓練很重視時,我心中卻不這樣認為!或許張忠謀說的對 ”發現自己技術已經落伍了,再去學習就已經來不及了” 遇到不景氣或是要刪除費用時,教育訓練費用常常是首先遭殃的。其實景氣不好才是教育訓練最好的時機,老闆對前途的展望及對教育訓練的重視,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;先刪教育訓練經費是著重短期財務報表的好看,問題是可以節省多少呢?長期的影響如何?

(摺紙 --- 四方形盒子)
一般我們常將「教育」與「訓練」分開,視為兩種不同概念的系統。前者指的是「觀念」的課程,注重在觀念的傳達,目的在於提昇知識的水準與層次;後者指的是執行上的技巧、程序與手段。兩者的出發點有所不同,執行的方式也有些差異。訓練成效的認定,也常以技能的提昇為主要確認的重點。 例如,簡報軟體操作使用訓練,學員學習之後,是否已經具備使用能力,可經由考試之後判定,而通過考試之後,在工作上的幫助,也比較容易認定。而觀念性的教育,雖然上完課後,也通過考試,但是在工作上,卻不一定馬上用得上。例如,企業再造,談到簡化流程,縮短決策溝通管道等等,這類概念易懂,回到工作崗位上,卻是不知如何下手的比較多,上完這類課程的,很難直接有效益出現。又例如,舉辦了禮儀訓練之後,員工馬上就能將禮儀糾正過來嗎?所以,上完了課,知道一些禮儀知識,但是工作場所中,如何應用及落實,就需要一些手段了。
C、公司為了導入新觀念,主管人員需要接受新的觀念課程,例如目前流行企業改造的觀念,負責教育訓練的人,可能會安排公司一些主管去聽一些相關的課程。或是哪個大師來台演講,不論是真的去學習或是湊熱鬧,反正就是會有許多人去,例如波特來台灣談競爭優勢相關的主題。
D、為了解決某一技術上的問題,可能會請某一廠商來對工程師指導與訓練。所以,規劃教育訓課程的人,一定要知道面對不同的課程,我們應該用什麼心態去執行及期待其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