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的發達,提供了新的產品與新的服務,競爭的方式改變了,利潤的來源改變了,以前的經驗不管用了,再加上各種天災,人禍,的確讓每個人都感受的不確定的年代的不安。百年老店英國霸菱集團,1993年栽在一個毛頭小子身上﹔亞洲金融風暴更讓許多人傾家蕩產﹔但,好萊塢的電影「鐵達尼號」最近在短短半年間風靡全球,賣座超過十億美元﹔哈利波特全球狂賣數億冊;王建民炫風也讓我們見識到打球也可以是億萬富翁。在這些例子中,無論是損失或獲利,金額之龐大早已超出往常一般人所能想像,但是,這樣的故事並非獨特,電子新貴也不是新鮮的名詞,”Last year you were a 28 millionaire, now you are only 28!”,去年你是二千八百萬美金身價的網路新秀,今年只剩下二十八(歲)! 大起大落早成了科技企業的常態。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求生存之道,確是經營者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。為什麼現在企業的經營這麼不確定?主要是什麼因素造成的?大致來說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:
一、模仿效應:媒體網路的推波助瀾造成模仿效應,當倒扁挺扁成為時尚時,許多不落人後的現象就發生了,馬英九去中正紀念堂慰問那位絕食的學生時,問他:『見了總統要跟總統說什麼?』,他竟然瞠目結舌,不知道要說什麼。在群眾中可以找到認同的慰藉,“大家都有的,我不能沒有”﹔“你沒看過哈利波特?太遜了”,“你看過史蒂芬、霍金的時間簡史!酷!”(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),這是基本的人性,尤其在萬般風華下的內心孤寂,更需要找一份與別人認同的渴求,加上生怕落後別人的恐懼,在股市、房市都可見一斑。據統計台灣目前有超過一百萬戶的空戶,有七百萬戶家戶,而八成以上都是自有住宅,可見空屋量之大有多離譜,當建造這些房屋所投入上兆資金所帶來的繁榮,現在看來只能說那是借來的繁榮。
二、市場全球化的趨勢:全球化的趨勢加大了反應的槓桿,記得小時後,電影有首輪、二輪、三輪,新產品剛出來時,先在消費比較高的地方推出,然後賣到日本、東南亞、第三世界,逐步發展。現在的是全球同步,企業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,全球窮人最多的印度,也有消費力達世界水準群眾。資訊快速的流通,讓全球反應趨於同步,東德解體時,全球有幾十億人在注視這件事情的演變﹔任何雞毛蒜皮的八卦,全球各地也同步報導﹔真是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。這種全球的同步需求,更造成市場的不確定,因為發生時間快速,所以很容易就造成一個需求的高峰,讓你沒辦法應付。全球外匯每日有上兆美元的交易,而其中衍生性金融商品就佔了九成五以上,在滑鼠輕輕二下點選,全球資金便快速流動。資金會流向最有利的地方,但是,結果若是不如預期,資金也會毫不留情快速退出,匯兌的損益可能高過經營的獲利。亞洲的金融風暴,其實就是資金市場的全球化結果。微軟的產品如果只能賣給美國,二億九千萬人是它的對象,如果可以行銷全球,六十億人是它的目標,因此造就比爾蓋茲短短二十幾年就成為全球首富。
三、競爭的標的更改:由於科技的發達,使得市場變得更透明,資金、生產技術更自由的轉移,競爭對手可能一夜之間就冒出來了,生產總是留向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,加上共產主義解體,全球多了二十億人口進入市場經濟,以前的平衡被破壞了,台灣製造業的優勢已經不在,因為人力大量供給,全球性的生產過剩,雖然非洲尚有幾十億人口生活在飢餓邊緣,但那是人道主義的問題,不是資本主義的目標﹔品質、價格是過去競爭的標的,由於技術的數位化,競爭的型態轉變成數位的競爭,傳統的技術是實體技術,一個實體產品的生產,牽涉到許多的協調、配合才能完成,傳統的交易行為的無效率,需要許多蒐尋成本、資訊成本、協議成本、定案成本、監督成本、強制成本,公司內部為維持穩定的的官僚體系,也造成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(交易是指所有資訊、實體在內、外部的轉移),所花的時間成本更也是另一種負擔。微處理器發展之後,技術改成數位化,使得產品在生產過程中,技術、資訊可以快速傳送、快速累加,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複製。生產的快速增加,使得市場的龐大需求有更進一步增強的效果。這兩者相互推波助瀾,造成了更高的不確定。實體的產品利潤由於競爭趨近於邊際報酬,知識性的產品打破了實體產品的傳統,它的生產成本是愈生產愈低,一個視窗軟體微軟在開發時,研發大概要花費五千萬美元,可是當這個產品開發出來,可能只要花幾分鐘的時間就可做出五千萬片,而每片的複製成本可能不超過一美元,一片軟體要賣給我們幾百元美金,而且二年就得再買一次。競爭『由硬體轉向軟體,由實體轉向過程,由價格轉向價值』。平均成本曲線傳統的經濟學裡,依循邊際報酬遞減的原則,到達一定程度就不會再降低。可是在數位化的時代,這樣的慣性被打破了,複製成本因為很低,所以競爭的邏輯也就不一樣。
四、相互的關係全然改變:供應商由是否能供應便宜的價格,轉變成是否能提供整體交易成本降低的合作夥伴﹔替代者蠢蠢欲動,便利商店可以賣任何讓你便利的“東西”,可以賣郵票、繳停車費、便當、快遞、、、、銀行業有郵購服務、航運業提供XX假期,競爭不只是存在同業之間。目前的競爭者可能與異業聯盟,可能有國外同業的進入,可能提供相同的產品但是不同的服務 。供應商的角色改變,顧客的身分也就不同,不再是眼中的肥羊,而是事業的夥伴,如何讓它滿意,是你的使命。以上種種根本性的改變,讓所有過去競爭的型態、內容發生了徹底的改變,隨之而來的是更加不確定的未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d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