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網路上看到一段文章,描述一個狀況如下:
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,你正巧經過一個候車站,那兒有三位人士在等車。
1、一位是有氣喘的老婦人,沒有即時送醫可能會有意外。
2、一位是曾經救過你生命的恩人。
3、一位是你心儀的異性,你渴望與他相處很久了。
 
你的跑車只能搭載一人,這時你選擇讓哪一位搭載?
 

(摺紙 -- 造型)

這是道德良心與慾望的兩難題目,你無法同時滿足,「順了哥情失嫂意」,不論你做了何種選擇,你總有所缺憾。但是如果我們跳開思路的陷阱,可能柳暗花明,一個有意思的答案是:「我將車子交給我的恩人,請他載老婦人去醫院,我留下來陪我那仰慕的對象。」我們常將自己固定在一定的思維模式下,僵持在自我的限制下,被自己打敗而沒有生產力;遇到問題不是照自己的模式進行,就說「那沒有辦法!」,如果沒有勇氣及見解去問「可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?」,如果我不斷的否定,我就找不到答案。
 

十九世紀初,一位英國醫生Edward Jenner研究治瘉天花的方法,研究了許多個案,仍然無法找到答案,他轉移問題的焦點,他觀察誰沒有得天花?他發現擠牛奶的女傭很少得天花,研究他們都得過由牛隻傳染的水痘,而這種水痘沒有什麼危險,由此發現牛痘接種的方法。「如果你用同樣的角度審視同一件事務,你無法得到好的意見」;「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」是講情緒控制的態度,其實,不只是情緒控制,而是我們總是看到我們失去的那一部份,沒有注意我們可能得到的部分,打翻牛奶的小孩可能為自己的笨拙極為懊惱,父母應注意小孩是否有被燙傷並且給予適度的安慰、指導正確的方法,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。雖然打翻了牛奶,但是孩子得到經驗,你得到孩子溫暖的心。

 
有的人會說:「我沒有創造思考的能力,我無法提出不同的想法」,這些大概是小時候,一切都由父母安排的「飼料雞」,忘記了如何思考,人都有創造的能力,只要你不自我設限,不論多小的改變,只要是一點點的不同,長久就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;童話、小說為什麼對孩子重要?因為它們為孩子開啟無限可能去面對問題,遊戲、團體活動為什麼重要?因為它們讓孩子互相學習遵守規則、協同合作的過程。當孩子為遊戲修改規則時,你可以看到孩子無窮的創造力。
 
另外一種障礙是,當人們被要求改變時,他們總專注於自己已經擁有、可以控制的部分不作一些改變而將一切結果歸因於其他問題,因為這樣可以避免面對問題所帶來的傷痛,「逃避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」,業務員最常見的藉口是:「我們的價格太高」、「我的區域太濫」、「我和上司相處不好」、「景氣不好」,問題在哪裡?他們都沒有說「我哪個地方可以加強!」他們花時間去找藉口,沒有花時間去想解決方案,有創造力的業務員,會去觀察為什麼被拒絕,下一次可以用什麼方法切入,這個方法不通,再換另一個方法,「不是失敗,只是還未成功」。
 
當我們陷入困境,投降當然是一種解脫,我們是否能跳脫思路的陷阱,採取不同的想法、作為,以創造新的方法面對問題,第一種方法不通,第二種、第三種不一定不通,改變是一種挑戰,但是可以讓你跳脫原有困境,不在原地打轉。困境單然令人不悅,甚或生死交關,只有誠實面對,勇於改變才能寄望於有不同的未來。
 
英代爾的總裁葛洛夫1936出生在匈牙利,在3歲的一場重病,讓他聽力受損,必須靠辦別唇形來了解別人談話。1956年,他冒著性命危險,逃離被蘇聯紅軍赤化的故鄉布達佩斯,前往紐約追求夢想,並且從查字典開始,一字一句學會英文,一路讀完博士學位,並且加入開創矽谷傳奇。


50
歲時,日本半導體廠以超高的製程良率將過美國DRAM廠打得潰不成軍,英特爾也飲恨退出DRAM市場。接下來10年,葛洛夫接下執行長,把英特爾轉型成微處理器的龍頭,讓位於聖塔克拉若那一棟藍白相間的英特爾總部,再次成為全球科技業的焦點。


59
歲,葛洛夫被檢查患有攝護腺癌。他堅持自己上圖書館找資料,分析對自己最有利的治療方式,以行動和意志力克服癌症,還親自動筆把整段過程發表在《財星雜誌》(Fortune)。「疼痛是健康的,它讓你知道自己的身體有哪些不對」葛洛夫如是說,你以為如何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d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